1月11日,江蘇省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淮安市檢察院訴漣水微時光酒館(掛牌為v-party酒吧)及經營者李某某未成年人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當庭宣判微時光酒館立即停止招用未成年人、接納未成年人進入其經營場所的行為,并在省級媒體及酒吧社交經營賬號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該案為全國首例酒吧侵害未成年人權利民事公益訴訟并同時對涉案未成年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案。
市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時恒支(中)擔任審判長審理該案
酒吧:吸引未成年人消費、
聘用未成年人做工
經過調查發現,該酒吧沒有按照規定在其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標志,在這家酒吧進進出出,從沒有人來過問消費者是否已經成年。
該酒吧建立2個“精英部落福利群”,群成員近200人,多數均為未成年學生,通過該群邀請未成年人到酒吧免費喝酒,用他們的話說,“是專門帶氣氛的”,這個群體也被稱為“氣氛組”。
酒吧經常用一些蠅頭小利吸引這些涉世未深的少年少女。群里會“大方”地發紅包,吸引更多人關注。氣氛組小頭目小李表示,每帶一桌人到酒吧就有40元的提成,酒吧每桌提供1瓶洋酒和4瓶飲料。此外,該酒館還先后招用60余名未成年人擔任營銷員、服務員。
酒吧的環境對未成年人造成了普遍傷害。庭審現場播放了該酒吧營業視頻,表演人員衣著暴露,現場一片混亂。未成年消費者小何坦言,酒吧音響聲音大,呆一會就會覺得耳膜被震得疼。曾在酒吧負責營銷酒水的未成年在校生小張說,在酒吧工作期間自己每天都喝到吐為止,經常意識不清,并因此患上了急性腸胃炎。2004年出生的小韓一度喝出胃出血,凌晨被送到了醫院搶救,當時意識已經不清楚了。出了這件事后,小韓做出了辭職的決定。
該酒吧因存在招用未成年工和童工的違法行為被漣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處以2萬元、8萬元的行政處罰,因不配合檢查被處以1.8萬元行政處罰。但是,漣水微時光酒館對這些處罰置若罔聞,不僅一直未繳納這些罰款,還組織酒吧未成年人躲避檢查。酒吧設置專崗在附近望風,一旦出現風吹草動,望風者會在群里發“警察來了,未成年人撤”,檢查結束后,群里再發出通知,未成年人返回酒館繼續“上班”。
判決:停止違法行為、
向社會公開道歉
2021年12月20日,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淮安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漣水微時光酒館未成年人保護民事公益訴訟。1月11日的庭審組織雙方就“漣水微時光酒館是否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漣水微時光酒館的行為是否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漣水微時光酒館應否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等進行充分質證和辯論。
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劉月進(右)出庭支持公訴
法院經審理認為,未成年人因其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思想、行為易受到不良因素干擾,需要法律給與特殊保護。我國憲法、刑法、民法典均針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作出了特別規定。
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營業性娛樂場所、酒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不得招用未成年人。
漣水微時光酒館為達到盈利目的,接納未成年人進入飲酒,招用未成年工,用免費酒水為誘餌吸引未成年人前來,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漣水微時光酒館在一年多的經營時間里因發生酒后滋事、打架斗毆等事件引發警情數十次,對周邊學校的風氣造成不良影響,破壞了不特定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擾亂了社會秩序,使不特定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權益遭受被侵害的風險,具有損害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雙重性。
法庭當庭宣判,判決漣水微時光酒館立即停用招用未成年人、接納未成年人進入其經營場所的行為,十日內在省級媒體及漣水微時光酒館開設的社交營銷賬號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如未在上述期限內履行義務,法院將在相關媒體刊登判決書主要內容,費用由漣水微時光酒館及其經營者負擔。
實際經營人李某表示服從判決,愿意賠禮道歉,并將支付10萬元公益金,并當庭宣讀了檢討書,表達懺悔。
后續:明確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責任
營造“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發現,多名涉案未成年人表現出深深的悔意。小薛表示很后悔,在酒吧認識的“朋友”拉著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小王在派出所表示,不該到酒吧上班,要是不到酒吧上班,就不會參與打架斗毆,也就不會犯罪了。小靜把這個酒吧比喻成“黑洞”,到頭來也掙不了幾個錢,卻接觸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和人。
如何更好地拯救這些孩子,
并警醒其他未成年人家庭?
法官們千方百計找到這些孩子的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歷程。孩子的家長大多很少關注孩子的成長,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多采取暴力手段,遇到孩子叛逆的時候束手無策。
法院和檢察院制作了《家庭教育指導令》,在庭審后向涉案的幾名未成年人家長送達,并向家長們介紹《家庭教育法》,釋明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負的主體責任。
向家長送達《家庭教育指導令》
婦聯家庭教育指導師結合各個家庭的實際情況向家長們講述如何增進親子關系、怎樣引導孩子成長。家長們表示,得知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時候既難受又生氣,仔細回想后感覺自己也存在問題,現在決心和法官、檢察官、婦聯干部一起把孩子拉出泥潭。
如何通過此案給全社會敲響警鐘?
庭審邀請了省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淮安市人社局、文廣旅游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教育局、婦聯、團市委、關工委等單位,人民監督員、酒吧從業人員、學生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旁聽庭審,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代表委員座談會上,旁聽完庭審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圍繞“未成年人保護”主題展開討論。
省人大代表左進感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這個案件不僅保護了涉案酒吧附近的未成年人,也營造了保護未成年人權益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給全社會敲響警鐘,具有長遠的積極意義。”
家庭教育既是家庭的“私事”
也是全社會的“公事”
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需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來源:淮安中院、人民法院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趙大為
編輯:任喆